2015-12-22

DIY Chair by Max Lamb,那我們還需要設計師嗎?

讓設計師本人親自出來上陣介紹一下DIY CHAIR (photo credit: Max Lamb)


文 ∣ Show.D 圖 ∣ Show.D拍攝、Max Lamb官方網站


DIY Chair,顧名思義就是一張自己動手做的椅子。如果我們凡夫俗子都可以自己做出一張椅子,那我們還要設計師幹嘛?


2015-12-08

職棒女孩,穿好妳的衣服好嗎?

像遊樂園一樣好玩的樂天KOBO球場,就算看不懂棒球也可以在這裡玩得很盡興。(photo credit: Show.D)

文 ∣ Show.D 圖 ∣ Show.D拍攝、職棒各隊(詳見圖說來源)

「職棒女孩,穿好妳的衣服好嗎?」是我這一兩年,陸陸續續輾轉從朋友臉書上轉貼的新聞訊息,得到的唯一感想。


莫非,CPBL的職棒行銷創意就已經跟職棒女孩們身上的衣服一樣,只剩這麼丁點兒?



2015-12-01

自創者 = 創業者?東京光箱市展售會的設計師告白


文∣ Show.D  圖∣ Show拍攝、Experimental Creations、bluespot


自創者(maker)等於創業者(entrepreneur)嗎?

在歐洲,部分設計師因為產量不足以委外製造,所以在工作室中製作並銷售設計,這種模式稱為「設計生產者(Designer-maker)」 或「自製模式(Self-production)」
最有名的案例之一,屬英國設計師Tom Dixon。

套用這個公式例證,目前許多中小型設計工作室多半依循此例,但各位設計生產者真的都了解什麼是創業嗎?亦或是,糊里糊塗就踏上這條不歸路呢?




2015-11-24

山田遊:做自己喜歡的事怎麼會累?



(2015.06.17 @TOKYO 文 ∣ Show.D 圖 ∣ method 提供)

上回《
用設計與品味打造人氣商店的METHOD》之後,許多人對山田遊的「設計採購(Design Buyer)」身份好奇,不過在這篇文章之中,是我從各個角色對山田遊的觀察。成功的途徑無法複製,但至少我們可以從成功者的思維中找到些蛛絲馬跡。

這篇文章可能不是太客觀,因為我無法克制充滿迷妹的崇拜啊!



2015-11-17

用設計介紹台灣的樣貌 設計師文創商品小物


文∣ Show.D  圖∣ 各品牌提供

曾經在文章裡重砲攻擊展覽無法正確表達現代的台灣意象,這次輪到自己來寫一篇「關於台灣意象的文創小物」,讓我苦惱了很久。我無法拍胸脯說我選出的這些商品小物就可以代表現在的台灣意象,但希望透過我的選擇去呈現更接近真實的「台灣設計文創」。


不是做個小籠包造型、蕃薯造型、藍白拖造型、客家花布就可以叫作台灣意象,我希望讀者們可以發覺認識我們的台灣設計師們如何運用「設計」和大家溝通,更具有被介紹、被認識的價值。希望你們會喜歡。



2015-11-10

Simple Forms,回歸原始型態的美學意識

Olafur Eliasson 《Round Rainbow》
(2015.06.26 @TOKYO 文/Show.D 圖/Show.D)

最簡單的、往往也是最困難的,從日本的美學意識中,最為受到推崇的「極簡」與「白」都可以作為恰當的例證。


但,簡單就等於美嗎?



2015-10-13

我為什麼不接受無償轉載?

我不是在採訪,就是在去採訪的路上,呃,沒這麼認真啦。
(這不是圖庫,這是我本人的手與我的白莓機。photo credit: TWDW)

文∣ Show.D  圖∣ 86攝影(photo credit: 台灣設計師週)

因為我很機歪。
the end。

雖說關於「我為什麼不接受無償轉載」這個問題,簡單明瞭的可以用上述答案來概括回答,但是為了讓認為「無償轉載」這件事是合理的人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看一下,或與大家可以更能理解,我們所享受的免費網路閱讀世界,其實不應該是這麼一回事。

2015-10-06

找出現代的台灣意象,代官山T-SITE台灣展觀察心得


(2015.07.10 @TOKYO 文/Show.D 圖/MPX提供)

最近的日本很著迷台灣風,POP UP形式的主題展覽、展售幾乎成為一個熱門的新話題。在日本看過這麼多主題、這麼多不同規模的展覽之後,對於這個展覽其實我抱持著一個很大的疑問:


所謂的「台灣的感性與本性」是什麼?所要傳達的台灣意象又是什麼?

2015-09-29

〈被美麗環境圍繞的人更懂得享受設計〉徐明松的城市設計見解


文 ∣ Show.D 圖 ∣ 徐明松提供、網路搜尋

計程車駛離了都市,越向郊區前進,空氣變得清新,街景也變得單純。徐明松老師帶著我在工作室參觀了一圈,停留在一望陽明山下風景的陽台上,老師笑說:「抱歉我沒有裝冷氣,但站在這裡總可以感覺到自然的沁涼。」在訪談之中,徐明松談的不只是設計,流行趨勢、文化素養、人、建築、城市與政府等,關於生活風格,包含太多的關連。


我們最急迫需要做的是讓自己的美感提升。怎麼做?讓生活裡充滿美好的事物,就是第一步。


2015-09-22

用設計與品味打造人氣商店的METHOD

圖為method所企畫的二手商店Pass the button表参道店
( 2015.04.19 @TOKYO 文/Show.D 圖/method提供 )

標題下得很籠統跟老派,但其實這一家叫作 method 的公司卻是一個什麼商店都能做、什麼商品都不奇怪的公司。

前編〈最好的答案在限制之中 日本設計採購山田遊〉寫的是 method 的社長山田遊先生(我們都暱稱他為Yu san),這一個很不傳統日式的日本人帶來了很多在企畫執行商店的想法與理念,現在用Q&A快問快答讓大家來認識一下山田遊所帶領的團隊 method 吧!


2015-09-09

生存靠的不是夢想與熱情,會餓死


不能餓死,所以就選了一張日光的湯豆皮讓大家眼睛飽足一下

文∣ Show.D  圖∣ Show.D
在日生活即將跨越1年半,說好的給自己一年時間的長假去見世面,拖拖拉拉到現在還不肯回台灣,銀行戶頭的存款早就在這18月內消耗殆盡。即將要滿30歲,沒個正正經經的對象、沒個穩穩當當的工作,成天在網路上喊著「這就是我的生活方式」、「我不想屈服於現實」這種話,媽媽都快要氣死了啦!

媽媽生氣是應該的,因為:生存靠的不是夢想與熱情,你會餓死。(而且死得很快)



2015-09-04

設計就能讓商品更好賣?Interior Lifestyle Tokyo打開日本市場大門

(2015.06.22 @TOKYO 文/Show.D 圖/interior lifestyle tokyo提供)

第25回的日本Interior Lifestyle Tokyo甫落幕,鮮黃色的主展場區以Curation Store為主題,十字交錯42家品牌、通路,以及24個微型創作首飾品牌,仿若一條讓人荷包絕對大失血的超強選品店大道。
並且順應全球吹起食物設計的風潮,特別增加以食物為主的「FOODIST」區域與咖啡車,讓整個展覽更貼近東京的生活型態。

今年在展區內仍然可見不少台灣設計師、設計品牌的蹤影,不過參展的設計師似乎都有一個共通的心聲:日本市場怎麼這麼難啊!


2015-09-01

對MOCA bricks有著愛情的曾銘宇

文 ∣ Show.D 圖 ∣ 溫佳卿攝影(photo credit: 台灣設計師週)、曾銘宇提供

其實我沒有想到,曾銘宇會真的就這樣創立品牌MOCA bricks、成立工作室,然後開始開發新產品。因為他實在很不像創業型的人啊!!!(一定要用3個驚嘆號表示我的震驚!)

曾銘宇給人一種非常敦厚老實的感覺,談話之間總是慢慢的、沒有什麼攻擊力,彷彿貼著品學兼優的好寶寶貼紙。不過,好寶寶要使壞了……喔,不是,終於好寶寶也決定踏上了未知未來的創業一途。


2015-08-25

最好的答案在限制之中 日本設計採購山田遊



( 2015.04.19 @TOKYO 文/Show.D 圖/method提供 )

從國立新美術館SOUVENIR FROM TOKYO開始營運,便開啟日本博物館商店的新型態;羽田機場Tokyo’s Tokyo,將東京土產店搖身一變成為觀光客必去的朝聖地;表参道上充斥流行最前線,但將使用者心意一併傳承的二手商店PASS THE BATON始終屹立不搖;代表大和傳統文化之美的大塚吳服店在一級戰區的京都,殺出一條優雅而親民的血路。


近期成為話題的職業棒球商店B、21_21 DESIGN SIGHT單位展Measuring Shop,日前也為台灣的設計點商店改造,都出自於其手,日本數一數二的設計採購:山田 遊(Yu Yamada)。


2015-08-18

啥,東京車站service manager要花4年培訓?— 公關和你想的不一樣

圖片來源:JR東日本facebook page (話說這圖也太不設計感了吧XDD)

大家有過在東京車站迷路的經驗嗎?我有,而且非常多次。多希望可以遇見在車站裡自由走動的assistant service manager(客服經理)啊!

這位專職在東京車站裡為迷途旅客指點迷津的assistant service manager,據了解,不分男女性別,但必須在JR東日本公司裡至少擁有4年以上的職歷才有「擔任資格」,而要當上assistant service manager還需要通過層層考試才可以坐到這個職位。

蛤?!不就是個客服有這麼麻煩嗎?

2015-08-11

未來的建築不抽象 藤本壯介說:源自本質


(2015.06.03 @TOKYO 文/Show.D 圖/Show.D)

「建築,就是將過去、現在與未來連結的存在。」

在《藤本壯介 未來的未來》展出之中,寫下這樣的一句話。



2015-08-04

三嶋FOODS的手毬壽司 MORE THAN設計師的排列欲


(2014.10.23 @TOKYO 文/Show.D 圖/web)

前些日子引起設計師們熱烈討論的是,荷蘭藝術家 Lernert Engelberts與Sander Plug 的攝影作品〈CUBES〉,將98種食材切成單邊各為2.5公分的立方體,每一個都以等距排列、45度角面對鏡頭,讓許多設計師強迫症大發作大喊:好想在餐桌吃到他們!


這種近乎強迫症的作品,在日本怎麼會沒有呢!由大阪三嶋FOODS所推出的「手毬壽司」,不僅可以滿足整齊畫一的排列欲,每一個都可以吃下肚,著實的是視覺與味覺的饗宴!


2015-07-21

最具象的單位 vs. 最不可測的創作 單位展


( 2015.04.10 @TOKYO 文/Show.D 圖/Show.D )

空氣、水、物件、光、聲音與自然環境,如何讓這些自然存在的東西被具體呈現,進而便於人們測量、比較、分享、計算、變換甚至是規格化的道具,那就是「單位」。

日本東京21_21 DESIGN SIGHT從生活中無所不在的單位作為載體,以各式各樣的表現方式讓觀眾們從製作物品的工匠、設計師的視角觀察世界,甚至從「單位」觀察到文化與社會的背景。希望大家拋開日常對單位的刻板印象,能以新的觀點與創造力的角度一起來《單位展》徜徉在單位的世界裡。




2015-07-14

當COME ON TSAO變成四聲TSAO



文/Show.D  圖/Show.D

要幫TSAO加油,說實在那是個人自由,我沒有太多意見,但在幫他加油的同時,指責大環境不好迫使他打放水球、指責我們這些不支持他的人是假道學、不給改過自新的人機會,甚至直稱他是一個勵志故事的人,我想有些事情你或許沒有搞懂。

當COME ON TSAO變成四聲TSAO,是他自己選擇走入地獄的。


2015-07-07

從現在開始的設計 ANYTOKYO探索生活的新藍圖


( 2014.11.09 @TOKYO 文/Show.D 圖/Show.D )

「Anything for anyone.」這句話可作為2014東京設計師週會外展《ANYTOKYO》最完整的詮釋。環顧我們所生存的環境四周,不論是建築物、室內空間、傢俱、產品、服裝,甚至是定期都要去修剪整理的髮型,我們的生活之中充滿的都是經過設計而達成量產的結果,所以ANYTOKYO說,設計與靈感創造出我們生活的輪廓。


為了「誰」而製作、為了什麼「原因」而生的創意,ANYTOKYO將這些創作者的想法忠實呈現,並且希望所有使用者一同去思考:

未來生活的藍圖是不是都藏在這些細節裡呢?



2015-06-23

這個那個都可以是設計 DESIGN HUB的實驗精神無極限



(2015.05.20 @TOKYO 文/Show.D 圖/Show.D、廖軍豪)

「◯◯◯も◯◯◯も◯◯◯も 展:◯◯◯も◯◯◯といえる(MOMOMO展:這個也可以被認為是那個,簡稱為MOMOMO展)」

不是瀏覽器顯示亂碼、也不是作業系統當機,這是TOKYO MIDTOWN DESIGN HUB第51回企畫展主題!「も(發音為mo)」在日文之中有「也」之意,這次的展覽主題是將日常中的場景、與常用到卻和設計沾不上邊的東西,找出隱藏的設計要素或關連性,發現原來處處是設計、人人也都可以是設計師。



2015-06-09

打破半甲子的死寂 the POOL aoyama選物店新生


文/Show.D 圖/the POOL aoyama

位在南青山的巷弄裡,2014年春天甫開幕的the POOL aoyama因獨特的設計背景引起話題,更被日媒BRUTUS選作東京必去100新名所第二名!

2015-05-28

像呼吸般自然存在的YAECA HOME STORE


文/Show.D 圖/YAECA

隱沒在白金高輪住宅區裡的白色洋房,沒有招牌,只能從門口小巧的歐風壁燈昏黃的溫柔燈光亮著,知道今天有開店。



2015-05-14

用生活共感選書的小書店,Kamome Books



文/Show.D 圖/かもめブックスKamome Books


第一眼看去,Kamome Books(かもめブックス)像是裕枝和二電影裡會出現的那種,有著忘記被時代更新、有點土氣的藍色遮雨棚,夾在同樣復古的出版社看板之間的小書店。

2015-03-25

《Baseball is a religion》大聯盟的壓力鍋

浪子回頭的Hamiltom(右)似乎再被壓力吞噬

文/Jeffrey Yang 圖/Jeffrey Yang

「你有壓力,我也有壓力。」這段香港巴士大叔的名言,適用在各行各業,尤其在隨時可能遭淘汰的美國大聯盟;曾經「浪子回頭」的天才球員Josh Hamilton,成功對抗酒癮與藥癮後,最近又「老症頭」復發,再度陷入酒與藥的迷幻世界,令人不勝唏噓,也反映這幕「殘酷舞台」,不是人人可站得穩。


2015-02-18

《Baseball is a religion》化身雕像的棒球精靈

甫辭世的小熊先生,雕像就像本人洋溢笑容
文/Jeffrey Yang 圖/Jeffrey Yang

或許因為台灣偉人雕像被冠上「白色恐怖遺毒」惡名,只要是相關的形體,人人避之唯恐不及,連棒球員的英姿,都鮮少以此呈現,只能留在記憶裡;在美國的棒球場,隨處可見傳奇球星的雕像,重現他們在球場上的經典英姿,即使斯人已遠,他們對棒球的貢獻也能廣為流傳。

2015-02-16

沒有人願意當愛吃屎的民族

2014甲子園決勝門票販售現場,早晨6點的光景,不吵不鬧很有秩序地排著隊

文/Show.D 圖/Show.D

你對日本大和民族的印象是什麼?

很多人會說,日本人很守規矩,但相對也就比較死板,實在不像台灣這麼充滿人情味。像這樣對比文化差異,我想,三天三夜或許都比較不完。

但是,這樣的比較真的有意義嗎?


2015-02-15

Regular: 30+ 做好一件小事。


30+ Show.D:做好一件小事。
http://30plus.30.com.tw/author_22.html

★專欄簡介
獨自在東京生活的第107天,發現日本並不如大家想像是個樣樣都好的國家,事實上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是100%完美,無關好不好,而是在於適不適合。日本人的創意、日本人的敬業與日本人的品味,從生活與文化的脈絡有跡可尋,最重要的是,日本人執著在於「做好一件小事」的原則。



2015-01-14

融合隨性與極致的創作者,何佳興



( 2014.11.18 @TOKYO 文/Show.D 攝/溫佳卿
 Photo Credit台灣設計師週《設計‧AROUND》 )

第十一屆台灣出版設計大獎「金蝶獎」公布得獎名單,從582本報名的書籍之中,由何佳興所設計、獨立出版社南方家園所出版的《1980年代的愛情》拿下金獎!


這個消息透過facebook傳遞到海的這一端,我在日本東京的電腦前不禁振臂歡呼,就像中華棒球隊打敗宿敵韓國隊一樣興奮,不過我想像這個淡定的男人,應該只會露出驚訝的表情3秒鐘,然後轉過身開心地找瓶酒卻不是為了慶祝。

何佳興,就是這樣一位融合隨性與極致的創作者,真正的藝術設計師。




2015-01-07

《Baseball is a religion》下台一鞠躬 掌聲鼓勵

征戰棒球多年,球員跨入名人堂之列,需經過多少壓力淬鍊


文/Jeffey Yang 圖/Jeffrey Yang、美聯社

他高舉球帽,走下投手丘,向全場歡呼的球迷,揮帽致意,午後的陽光,打在他的背號,成為最耀眼的下台背影;征戰數十載的大聯盟球員,急流勇退,永遠不是遺憾,而是最完美,令人懷念的身影。

台灣歌壇皇太后江蕙封麥退出歌壇新聞,攻佔四大報頭版,惋惜、不捨、支持聲音此起彼落,足見她「退休」,對年輕到老一輩歌迷,是巨大衝擊。在職業棒球場上,自高點急流勇退的球員,更讓我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