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04

設計就能讓商品更好賣?Interior Lifestyle Tokyo打開日本市場大門

(2015.06.22 @TOKYO 文/Show.D 圖/interior lifestyle tokyo提供)

第25回的日本Interior Lifestyle Tokyo甫落幕,鮮黃色的主展場區以Curation Store為主題,十字交錯42家品牌、通路,以及24個微型創作首飾品牌,仿若一條讓人荷包絕對大失血的超強選品店大道。
並且順應全球吹起食物設計的風潮,特別增加以食物為主的「FOODIST」區域與咖啡車,讓整個展覽更貼近東京的生活型態。

今年在展區內仍然可見不少台灣設計師、設計品牌的蹤影,不過參展的設計師似乎都有一個共通的心聲:日本市場怎麼這麼難啊!





去年的報導曾經寫過,「Interior Lifestyle Tokyo 是最沒有銅臭味的商展,也可說是具有貿易功能的設計展!」不過,事實上Interior Lifestyle Tokyo是不折不扣的商展,原先偏向國內商展類型,隨著規模與市場的擴大,近期也逐步受矚目成為亞洲最具代表性商展之一,同時也是海外品牌打入日本市場的跳板之一。


雖然是商展的類型,但在展場規劃上卻一點也不馬虎,每年都會依據日本該年度市場的走向設定主展區,忠實呈現出東京生活原貌的縮影。



別小看這台BALMUDA烤麵包機,售價日元22,900(未稅),在展會上新品發表後,首批100台不到半個月就銷售一空!










以今年的主展場「Curation Store」便是近期日本設計產業圈中,不再獨大偏重於設計師或創意總監,而是能統合整體概念發散至產品、陳列、行銷與業務各層面,平衡商業與設計之間的平衡,更像是「curator(策展人)」這樣的角色

也因此,這幾年走在東京街頭會發現,選品店的比重並沒有大幅增加,但每間商店(不論是雜貨、時裝服飾、文具…等)似乎都開始設立表達商店概念或精神的專區。負責主展場的是設計事務所ima,過去曾經為IL BISONTE、DESPERADO、IDEE、DEAMS商店內部設計,也看準這樣的趨勢,在25週年的Interior Lifestyle Tokyo,將商業與設計的平衡做出最佳的範例。

走過Curation Store鮮黃色的大道之上,會發現「異材質結合」、「跨品牌結盟」、「設計x工藝」的合作關係是主流,運用山梨縣傳統技術的SIWA∣紙和便發表結合漆器的「漆」的新作。



SIWA∣紙和結合漆器的新作品



以下一個世代為考量、製作經得起時代洗鍊的傢俱品牌E&Y,則是將年輕設計師Yuri Suzuki 2012概念作品「TUBE MAP RADIO」商品化。乍看之下像是把收音機的內部機構直白地展現的未完成品,但仔細一看設計師將倫敦地下鐵圖埋藏成為電機路版的連結點,並且也透過日文與英文的諧音融入雙關語的趣味細節,而且實際使用後廣播的音頻還相當不錯呢!




以廢材、工廠廢棄物為主要使用素材的Piet Hein Eek,由日本選品店CIBONE推薦介紹新的Crisis Furniture系列;荷蘭設計師與日本工藝有田燒相結合的代表1616/arita japan,將日本傳統色透過器皿的詮釋再定義。







另外包含傳統的日本包巾與設計師合作的新圖樣、現代藝術家大竹伸朗的作品,完全保留細節的縮小版,成為一回500日元的扭蛋機商品,拉近藝術與生活距離的體現更實際地展現。




除了具備規模的品牌之外,24個微型創作首飾品牌使用一個桌面,提出許多令人眼光難以轉移的精緻作品。其中,不乏以工業設計思維製作首飾的品牌,Januka便是異數之一,曾在荷蘭Design Academy Eindhoven求學的設計師Jo Nakamura就戲稱自己不務正業跑來做首飾,但隱藏在他所設計的首飾之中處處可以看見工業設計的原理,也算是跨領域的新生。





快速看過今年Interior Lifestyle Tokyo的主題Curation Store之後,再回到文章開頭的提問:日本市場怎麼這麼難?


日本對於外銷市場仍趨於保守並且嚴謹,或許與不擅英語溝通有關,先能取得與日本廠商的信任關係是基本的要素。再者,對日本市場來說,設計是讓商品好賣的一個元素,而不是全部,新作也不能只是新的樣貌或外型,而是能讓產業上有新的製作工法,市場上有新的挑戰與話題。

要挑戰這個海外品牌蜂擁而至、國內品牌又十分強勢的國家,無法僅單憑一個設計決勝負(除非真的是個數十年難得一見的異才)。


品牌與商品的概念、設計、製作與宣傳相乘,是在Interior Lifestyle Tokyo裡看見用於市場銷售的提案,或許不見得完全適用於台灣,但卻會是一窺日本如何將設計與生活化距離拉近、成為亞洲最主力的設計銷售兵家必爭之地的途徑。








--
採訪後記:


關於這個展我和很多設計師都爭辯過,他們常常說這個展不夠國際、而且日本人的生意很難做,他們根本都不理你。但我認為Interior lifestyle Tokyo就是日本市場的縮影,如果你的表現手段不夠創新、商品不夠具備話題性,是很難打進這個亞洲市場的重要陣地。

商品要進日本很不容易,(檢驗什麼的一大堆繁雜的手續)真的在當地開始銷售了又不見得會賣(因為開始要跟其他來自世界各地與日本國產品競爭)但一旦能突破這個難關,忽然覺得海外外銷好像也不是這麼難了呀~


(不過各國有各國的市場習性與考量,我純粹是以一個闖關的心態在面對而已,不能誤導大家。)


--
本文同步刊載於MOT / TIMES
MOT / TIMES編輯版
Show.D @MOT/TIME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