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01

《Baseball is a religion》我們真的需要室內球場嗎?(上)

被關在籠中的比賽,看不見外面的世界,真的適合台灣嗎?
文/Jeffrey Yang
圖/Jeffrey Yang

微風徐徐,皎潔月光照亮綠油油的天然草皮,棒球選手的動與靜,和球場外城市天際線結合為如畫般的風景;這樣的美景,在封閉式的室內巨蛋型球場,你是看不到的,這項屬於夏天的運動,被屋頂層層包圍,球賽再怎麼精采,都少了那一味。對於室內球場,我從新奇、期待,到逐漸理解、不喜歡室內球場,因為我們就像包在蛋裡面,只看得到蛋殼,什麼也沒有。

旅程中,我不斷問自己:台灣真的需要室內球場嗎?(更別說什麼都看不到的巨蛋)



這個大哉問,想必在遠雄建設獲得台北市政府BOT案,於松山菸廠興建「遠雄巨蛋」初期就已獲得大量討論(巨蛋興建ing,從忠孝東路就能看到雛形,很壯觀)該不該興建,已經不是選項了,台灣可以歡喜等待首座巨蛋落成;只是未來若要再興建大型棒球場,室內球場仍是首要選項嗎?這個問題我們擺在最後面討論。

這次的流浪之旅,造訪幾座室內球場是最大收穫,對於從來沒有看過室內球場的我而言,是初體驗也是衝擊;室內球場還不只屋頂高高的封閉式巨蛋,有的屋頂是活動開放式,要月亮有月亮,想躲雨就關起來,對台灣人而言,簡直比台北101還神奇。

從西岸走到東岸的23座球場中,我去過的室內球場有:

一‧亞歷桑納響尾蛇隊主場Chase Field(亞利桑那州鳳凰城)
巨大多功能球場Chase Field


二‧邁阿密馬林魚隊主場Marlins Park (佛羅里達州邁阿密)
外型類似太空船的Marlins Park


三‧坦帕灣光芒隊主場Tropicana Field (佛羅里達州聖彼得)
世界第二大纜線支撐的室內球場Tropicana Field


四‧多倫多藍鳥隊主場Rogers Centre (加拿大多倫多)
美國最資深的室內球場Rogers Centre


五‧西雅圖水手隊主場Safeco Field (華盛頓州西雅圖)
半室內球場Safeco Field

除了光芒隊的純品康納球場(對,就是出產果汁的純品康納,還好有賣啤酒!)是封閉式球場外,其他幾座都是開闔式屋頂的球場。這些城市,需要室內球場嗎?從各球場所在地的氣候觀察,如果沒有屋頂與室內球場調節氣溫,球迷可能連比賽都看不下去。亞利桑那州位於沙漠地帶,溫度動輒超過攝氏40度,一定得在室內比賽;佛羅里達州也是悶熱的35度濕熱天氣,在戶外打球對球員也是負擔。至於多倫多位於高緯度,容易下雪與下雨,需要個屋頂;西雅圖多雨就不用說了,但這裡的設計令我驚豔,咱們晚點說。(編:今天很愛賣關子,但是沒辦法老楊把這篇分了上下兩集了咩~不賣關子文章就沒有賣點了XD)


人生中首次造訪室內球場,就到炎熱至極,走路就會晒昏頭的「沙漠」亞利桑那州,人生中沒有見過下雪,倒是先到沙漠一遊。拖著行李在罕無人煙大馬路上時,心想:「這種天氣怎麼比賽?」球場有解答。在巨大的Chase Field外等待時,有遮陽板、灑水系統和電風扇,真不虧為沙漠球隊,光等待就足以失去看球慾望,自然得加強降溫設施。


球場外太熱了,得灑水降溫搭配大型風扇

Chase Field是座有空調的室內球場,站在內野區朝上一望,被屋頂覆蓋的球場,偶有陽光從縫隙灑入,和場外豔陽高照完全不同,當下很羨慕球迷擁有游泳池壯觀室內棒球場,不用擔心高溫天氣惱人;新奇的感受,在我被頭上的空調吹得有點頭痛後,逐漸消失。

空調氣溫固然涼爽,卻少了自然的空氣流動舒適感,愈看感覺愈差,室內球場是必須的,卻不是最好的,我這麼想。


巨型空調吹得我頭有點疼

帶著熱騰騰的新鮮感,到位於佛羅里達州的兩座室內球場,總結這兩座球場的共通點:「真醜」。佛州東岸邁阿密馬林魚隊球場外觀如同大型白色飛艇,進場後又被五彩繽紛顏色環繞,失去美感的室內球場,屋頂依舊緊緊關閉,特色就是「啥都沒有」。

佛州西岸聖彼得的光芒隊純品康納球場,相較之下用心許多,不少令人會心一笑的裝飾,但位於世界第二大纜線支撐的「白色屋頂」下,除了大大的純品康納標誌,也是頗為單調黯淡的球場景觀,鮮少讓人有能再特別提出的特色。


白色屋頂很壯觀,也很無趣
最糟糕的室內球場恐怕可以頒給多倫多藍鳥隊的Rogers Centre1989年啟用的多功能體育館,巨型屋頂平時開啟,在多倫多地標CN Tower旁,形成極具現代感景色;但除了這項特色外,城市視野被屋頂擋住,地板、座椅老舊,高層看台甚至設置欄杆,在現代棒球場型態,簡直難以想像(如此設計在台灣也會被罵翻吧。)加上已經斑駁的人工草皮,對於唯一位於美國境外球隊的球迷,實在不公平。


我幾乎難以想像座位前有欄杆擋住視線

這個感想在芝加哥獲得解答。遇到來自多倫多的大哥(簡稱他為「多先生」),聊天過程談到我曾到多倫多看球,多先生問我:「你老實說,你不覺得球場很醜嗎?」身為中華文化謙虛的我被此問題嚇到了,很假掰地說「嗯...有點老啦。」

他皺起眉頭邊抱怨邊解釋,前身為Sky DomeRogers Centre,是為了應付當地多雨、下雪的天氣,但當地人不買帳,「多倫多人不喜歡這球場,不好看,平常根本不想進場,只有下雨沒地方去,才進場看比賽。下雨天的球迷比平常還多。

爆炸性的解答,讓我很吃驚,多先生提到,球場老了,開放式屋頂視野不佳,球場也沒特色,讓很多球迷不想進場,「屋頂沒蓋上還能看到CN Tower蓋上了就,什麼都沒有了。」一言以蔽之,室內球場的屋頂真的是扼殺球場景色的殺手。

從一開始的新奇,漸漸對室內球場愈來愈無好感。我往西移動,室內球場屋頂開闔瞬間的差異,終於在旅程終點的西雅圖水手隊Safeco Field見識到。長年陰雨的西雅圖,設計半開放式球場避免受到天氣影響,比賽開始前,預報有雷雨,因此賽前當我望著湛藍天空時,屋頂就緩緩蓋上,陽光不見了,球場像戴上球帽,有一層陰影。

Safeco Field不是傳統室內球場,嚴格說起來是「半開放式球場」,它沒有空調,氣溫靠著外野空間與場內流通,因為西雅圖本來就比較低溫,夜晚也涼涼的,球場,僅僅就多了塊屋頂罷了。


Safeco Field關上屋頂的瞬間
觀察這幾座球場,炎熱天氣陰雨綿綿是興建室內球場的原因,之所以推崇水手隊球場型態適合台灣,在於我們若只需要遮風避雨,大可不必犧牲場外景觀,更不必將球迷困在封閉球場內,其實加強空調即可。

--

POST GAME:

屋頂蓋上了,就什麼也沒有了。」震撼的結論,其實就是參觀室內球場的感想,遮住眼睛與美感的球場,降低我再度造訪的意願;不希望我們成為第二個多倫多市民,球場設計,竟是降低球迷入場的原因。

為了躲雨,捨棄了棒球原有的風貌,真的值得嗎?下一篇,我想將所見所聞,與目前興建中的遠雄巨蛋比較,分析優劣,巨蛋,真的有必要嗎?



KNOW MORE:


台北文化體育園區:http://tinyurl.com/3war4w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