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08

《Baseball is a religion》我們真的需要室內球場嗎?(下)

坐落在忠孝東路的遠雄巨蛋已有雛形,我們該對它有什麼期待呢?

文/Jeffrey Yang 
圖/Jeffrey Yang、遠雄巨蛋

關於是否需要巨蛋或室內球場,絕非「是非題」,而是「申論題」。球迷可以用五年、十年的時間,檢視台灣首座室內球場,存在的價值與意義。

不過在此之前先想想台北市的小巨蛋高雄市的世運場館,貢獻給體育的時間與價值,至今剩下多少?

台灣擁有巨蛋後,未來就能像邁阿密馬林魚隊喊出令人莞爾的口號:「連續無因雨延賽記錄從未中斷」,只是滿足了這項需求後,台灣能夠避免美國室內球場「醜陋」的惡名嗎?台灣即將擁有的室內球場,功能和多倫多室內球場一樣走多功能路線,卻捨棄了許多不必蓋子就有擁有的便利,當國外球場都走向「小而美」開放式球場路線時,我們該如何期待巨蛋,能帶給台灣什麼樣的衝擊與進步?


造訪5座美國的室內球場後,對於室內球場的球場景觀、空調設計、人工草皮等缺點,實在難說喜歡,除了西雅圖水手隊的設計,如前文「我們真的需要室內球場嗎?(上)」文末提到,Safeco Field半開放式球場,足以符合台灣「遮風避雨」需求,而且因非封閉式球場,仍使用天然草皮,遠雄巨蛋目前的走向,確實和美國球場設計的走向,大相逕庭。


未來遠雄巨單將是全封閉式球場(此為球場模擬圖)
 遠雄巨蛋很可能變成「第二座多倫多巨蛋」,尤其研究一下遠雄巨蛋的造型和設配,將Rogers Centre當成「對照組」一點也不為過,人工草皮、阻礙視野的設計,多倫多大哥解釋當地人不願進場的主因,很有可能成為遠雄巨蛋的翻版。

人工草皮」這是僅次於屋頂不美觀外,我最擔心的狀況。人工草皮相當平整,不必管草皮生長問題,但觀賞波士頓紅襪隊與多倫多藍鳥隊在人工草皮賽場實況,實在相當不利球員。很明顯,人工草皮比較硬,打者擊出的球,幾乎不會減速,一個彈跳就到守備選手面前,速度之快,只要看見天然草皮,就能明顯看出差異,兩隊選手即使習慣這樣的彈跳,在我看來都很「不正常」,更難有內野飛撲接球美技,因為球跟子彈一樣,一下就彈出內野XD


人工草皮彈跳速度快,對球員守備和跑壘都是挑戰
打到外野的球常常跟球場說掰掰,不是全壘打,而是彈得老高就彈出全壘打牆,變成場地二壘安打,那場比賽至少出現3次,都是人工草皮的狀況。更別提地板較硬,對球員的膝蓋產生較大壓力,容易受傷的問題。想想看,球擊中天然草皮就能產生那麼大的彈跳,球員在草皮上奔跑、衝刺,受到的反彈作用力,就跟球一樣,重重反彈回去。

我告訴多先生(上篇在芝加哥遇到的多倫多球迷),初次看見人工草皮(光芒隊也是人工草皮),很驚訝也很擔憂,球的速度和對球員的負擔實在太大,難道球團不打算改變,或乾脆重新蓋一個全新球場?(多倫多市長吸毒又愛罵髒話,自顧不暇)多大哥無奈地說:「哪來的場地?而且人工草皮早就討論很久了,因為不好保養而且天氣寒冷,球團想換,但不是現在。

遠雄巨蛋網頁的「場地特色」提到:「採用全世界最先進人工草皮,達到對球員最佳的保護,棒球的彈跳力與角度也符合國際競賽標準,讓球員可以安心地在場中全力表現。」看似漂亮的介紹,卻忽略人工草皮可能的負面影響,這是多倫多球場經驗,複製到台灣的第一項隱憂。

採用BOT案的台北市政府與遠雄公司,舉著「避雨」大旗,設計時採用最保險、無趣的全封閉巨蛋球場,扼殺了位於台北市最美麗的都市天際線能夠展現的棒球景色。

你曾經想像過,坐在棒球場內,隨手拿起相機,就是一副美麗的明信片等級照片嗎?在踏上美國前,我從來沒想過這件事,直到坐在舊金山巨人隊位於海邊旁的AT&T Park、聖路易紅雀隊的Busch Stadium和克利夫蘭印地安人隊的Progressive Field時,海景或城市天際線就就像合成在棒球場後,變成唾手可得的美景,沒有塊蓋子吃掉三分之一景觀時,眼界豁然開朗。


假如這樣的球場景觀加上蓋子,還能如此美麗嗎?
台北市信義區,是台灣最美麗的大都會,高樓與霓虹燈形成的夜景,鑲嵌在球場周邊,絕對是吸引一般民眾進場的賣點之一;只是未來的松山菸廠擺座大巨蛋,外觀雖然壯觀,但卻少了原本可以發揚光大的城市景觀。而且就美感而言,室內球場是最沒有特色、難以展現城市景觀的棒球場,如果設計成馬林魚球場五彩繽紛,更是場災難。

人工草皮」和「棒球場景觀」隱憂,都足以自美國職棒球場學到教訓與避免,遠雄巨蛋這輛台灣室內球場火車頭,仍朝此方向邁進,我當然覺得可惜;由於台灣長年陰雨而喊了近20年的巨蛋,建設時擘畫一個無風無雨的藍圖,只是捨棄了屋頂,我們能不能擁有世界級的球場?當然可以。

美國開放式球場會不會因雨延賽?當然會,但沒有屋頂,球隊要如何使比賽正常進行?「排水系統」是答案。在辛辛那提的The Great American Ball Park,是我在旅程中唯一一次比賽因雨暫停,暴雨不時伴隨閃電,我和其他觀眾紛紛走避,躲到走道區,心想這下好了,雨不停,球場要多久才能恢復原狀;十分鐘後,雷公可能氣完了,天空恢復平靜,大大的帆布仍舊鋪在內野。

工作人員迅速收起遮雨帆布,整理場地,暴雨停歇後約十五分鐘,除了內野看得出新灑上的紅土痕跡外,一點也沒有下過「一秒讓你濕」雷雨的跡象,這是大聯盟球場的「基本配備」,卻不是台灣球場的「基本功夫」。


遮雨帆布搭配專業排水系統,紅人隊主場下完大雨依舊快速復賽

球場積水成湖景、外野水花四濺,這些雨後特殊景觀,都曾是台灣球場寫照,即使新蓋球場,都能因為排水層蓋錯而出糗;當時就曾想過,就算台灣有梅雨季,並不代表會因此讓職棒停擺,而需要蓋座巨蛋,我們需要的是座排水系統正常的球場、能夠快速恢復場地的工作團隊和用心點的棒球設計團隊。

無論室內或室外球場,確保比賽順利進行需要人力和經驗,可是我很難在使用很多工讀生卻沒有專業整地團隊的台灣棒球場看見此特性。所以只好蓋座一滴雨也飄不進去的封閉式巨蛋。

台灣將棒球稱為「國球」,在發揚棒球、振興棒運的口號下,真的只要一座巨蛋,就能解決球迷進場意願不高、國家隊實力不若以往的窘境嗎?台灣需要座室內球場嗎?

我的想法是:「可以擁有,但不是必須。

職棒25年來,遇過多少風風雨雨,在開放式棒球場遇到的問題,並沒有隨著巨蛋即將完工,有所改善。



未來在巨蛋的比賽,看不見場外彩霞的

旅途中看見的球場優劣,不完全會複製在台灣球場,但如果未來新建的室內或戶外球場,都沒有改善這些曾經發生或可預見的缺點,那麼我們只能不停羨慕美、日、韓擁有世界等級的球場,而我們依舊得繼續期盼一座接近棒球強國的球場誕生。


--

POST GAME:
走過18座開放式球場,與5座(半)室內球場,實在不怎麼喜歡室內球場,我們不至於步上多倫多室內球場的後塵,但經營一座巨蛋真的很不容易,尤其在平均5千人進場的中華職棒,以後怎麼讓球團願意花昂貴場租辦比賽,票價還得親民,吸引讓球迷進場,是一大難題。大巨蛋幾年後將完工,一定會興起「巨蛋風潮」,如果要讓球場更好、更親民,球迷不能再「被動」接受,要「主動」表達出喜愛與意見,讓棒球更好吧!



KNOW MORE:
AstroTurf(人工草皮公司):http://www.astroturf.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