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29

《Baseball is a religion》被包圍的客隊球迷

左邊紅襪球迷和右邊洋基球迷隔座對嗆,引人側目
文/Jeffrey Yang 圖/Jeffrey Yang

這些客隊球迷,或許從外地工作時,難忘懷家鄉球隊,每當家鄉球隊到自己居住的城市比賽,他們總會戴上球帽、穿上球衣,特立獨行,走到售票口買張票,排隊進場,喝杯啤酒替喜愛的球員歡呼;主場球迷不會投以異樣眼光,因為這不過是場棒球賽,享受比賽才是重點。

總有一天要走上屬地主義的台灣職棒,還在玩壁壘分明的「漳泉械鬥」,把客隊球迷當敵人,這樣的主場,似乎變得很廉價……。


“Yankees Suck! Yankees Suck!” 
“Derek Jeter~Derek Jeter~”

夏夜晚風,「洋基-紅襪」世仇對決在芬威球場上演,兩隊球迷互相叫陣,劍拔弩張的氣氛在悶熱的天氣下,更顯得緊張,雙方陣營彷彿隨時會上演全武行;比賽結束,除了兩名略顯醉意的球迷「隔座互嗆」,洋基迷略顯失望從紅襪迷旁走過,什麼事也沒發生。

高水準的比賽,高水準的球迷,這是美國職棒主客場球迷「和平共處的藝術」。


美國國土幅員遼闊,各球團得從城市發展,培養在地球迷,擁有自己的主場館,這就是「屬地主義」精神,從美國職棒大聯盟的30支球隊名稱都冠上地區名稱,例如「亞特蘭大勇士隊」、「芝加哥小熊隊」、「堪薩斯皇家隊」等,可見一斑。(因此我不過逛了23座球場,就把美國繞一圈。)

球團和當地政府策略很簡單:把球場蓋得美輪美奐、設備新穎、主場限定紀念品、讓球迷賓至如歸,這些策略奏效,展現「屬地主義」,就能培養死忠球迷。

有了家鄉球迷支持,透過電視轉播、廣告行銷,慢慢把球隊推廣至全國,身著印地安人球衣的球迷在響尾蛇隊暢飲啤酒、藍鳥隊球迷在水手隊球場玩起波浪舞,看似「威利在哪裡」的場景,真實出現在大聯盟觀眾席。


造訪半數大聯盟球場,我才逐漸習慣那些看似格格不入,神情卻自在的客場球迷,其實只是代表一座城市內,30支球隊的球迷樣貌;他們擁有不同的背景和來歷,相同的是,眼神中對棒球的喜愛。

台灣職棒發展25年,各隊都沒有明確以「城市」為基地的主場,直到2014年Lamigo桃猿隊認養桃園球場,玩起「全猿主場」,重新讓球迷思考主場的意義。只是,台灣職棒觀眾席像藍綠兩黨壁壘分明已根深柢固,球迷千萬不能買錯位子,桃猿球迷坐到兄弟象加油區,可能免不了被白眼,嚴重點大打出手,因為我們太習慣把敵隊球迷當成「敵人」,即使有了主場,經營模式卻繼續操弄「對立」。


搖旗吶喊的應援團聚集在外野,是日職特色
那麼從草創時期就以城市為基地,發展至今的美國職棒,客隊球迷在球場有容身之處嗎?或是像日本職棒,將客隊球迷集中在外野,除了照顧主場球迷外,也能讓其他球迷安心看球?走了兩個多月,深深感受到美國「自由主義」,球場也是「遍地開花」,哪兒有位子哪兒坐,哪有什麼客場球迷加油區XD

「大哥,你戴著運動家隊的球帽,到天使隊球場看球,不怕被揍嗎?」美聯西區的世仇運動家隊和天使隊,6月中在天使球場對決,紅通通的觀眾席上,零零星星出現綠色球帽和球衣,一位「綠帽」球迷身旁站著全套天使隊球衣的球迷,看似兩位好友各有所好,一起看球。

當運動家隊球員擊出安打,綠帽球迷大聲歡呼,我看了看他後方的天使迷,毫不在意地灌一口啤酒,彷彿這是天經地義的事,「真能和平共處嗎?」我想。


綠色的運動家球迷在紅通通的天使迷中相當顯眼
到了亞歷桑納響尾蛇隊主場,若非我看得懂棒球,實在搞不懂誰才是主人。客隊克利夫蘭印地安人隊球迷四散在一壘側客隊觀眾席,每當印地安人隊擊出安打或開轟,室內球場的歡呼聲響徹雲霄,原來沙漠有這麼多印地安人球迷;隔壁的老爹,面無表情地盯著球場,對於客隊球迷不給主場面子,見怪不怪。

甚至在西雅圖水手隊,來訪的藍鳥隊球迷,在眾多水手球迷面前高喊“Let’s go, Blue Jays~Let’s go Blue Jays~”,水手球迷「火」了,也回嗆“Let’s go, Mariners~Let’s go Mariners~”有點興奮,他們會不會打起來呢?

結局是,和平落幕。


藍鳥球迷「攻佔」水手主場,相當尋常
最極端的主客場球迷共存場面,在基襪大戰@芬威球場。一排十張椅子,呈現「5紅襪-3洋基-2紅襪」順序,不用擔心紅襪迷不讓洋基球迷出去上廁所,不過就是基特上場時,噓聲跟歡呼聲四起,毫不衝突XD

即使比賽過程中球迷互嗆,也只是長久以來的恩怨,在觀眾席發洩罷了;要不是比賽結束前,兩位球迷互槓,隔著走道互罵,紅襪球迷被保全帶出場(他看似喝得比較醉XD),我還真不曉得基襪球迷可以如此和平相處。


美國職棒百年史,早已發展出商業、生活、競技共存的模式,球場美食、啤酒與各種活動,都是為了吸引更多球迷進場,客場球迷願意進場替球員加油,多賺一張票,何樂而不為?不能期望全大聯盟球迷都跟聖路易紅雀隊球迷一樣「友善」,替客場球隊加油,但主客場球迷交錯坐在觀眾席,享受比賽,確實是大聯盟的常態。

從中華職棒草創期開始,職棒一直處於「仇視」對手的行銷方式,今年認養主場成功的球隊,更展現「這是我們的主場,客場球迷最好少來」氣勢。屬地主義是台灣職棒的想像,已經有人實踐,對於整個環境絕對是刺激,但壁壘分明的憤怒,台灣職棒至今仍處於「你死我活的競爭」,稱不上「生活化」,更別說是「產業」。


全猿主場超成功,令人反思另一種主客場球迷的關係
走進去吧,穿著兄弟、義大或統一的球衣,踏進「全猿主場」,坐在比球隊更吸引球迷的啦啦隊後方,即使身邊環繞仇視眼神的主場球迷,客場球迷也能安然享受最純粹的棒球饗宴。

這不是天方夜譚,當洋基與紅襪球迷能夠和平共處,台灣職棒一定做得到。我們用心替主場球隊加油,客場球迷也是,別忘了,我們支持球隊,不是仇視對手



--

POST GAME:
「客場球迷就是敵人嗎?」30支球隊的大聯盟,更有理由厭惡或排擠客隊球迷,甚至以小手段瓦解客隊球迷的能量,但他們沒有這麼做,因為職業運動講求高品質球賽,球迷買票進場是為了觀賽,不是用座位製造「仇視」。

僅剩4支球隊的中華職棒,想要玩「屬地主義」,卻忘了看棒球的不只有進冠軍賽的球隊,還有其他帶有夢想的小球員和棒球門外漢。這樣經營主場模式,讓自家球迷「嗨」,也別忘記職棒應該有的價值,競爭絕對不是「你死我活」。


KNOW MORE:
全猿主場:http://www.lamigo-monkeys.com.tw/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