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01

東京百貨店,不一樣 〈下〉

新丸大樓7樓遙望的東京車站夜景

(2014.10.23 @TOKYO 文/Show.D 圖/Show.D)


如果上網搜尋部落客關於東京車站周邊的行程,其實我想很多人可能都跟我當初抱著著一樣的想法:啊不就是市政府站周邊的百貨公司區!(270度白眼)



那可真的是大錯特錯啊!





三菱一号美術館


與皇居一水之隔的丸之內區仿效英國倫巴底紅磚街建設,是國際精品名牌爭豔的時尚大道,漫步在綠葉的紅磚道上,彷彿會有一種巴黎香頌的節奏簡直就會覺得自己是個大明星XD上篇曾經提到東京車站周邊經過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工程,有多長呢?我剛認識的新朋友說,從他小學開始對東京車站周邊的記憶,就是一直在無止盡的施工啊~(這位新朋友現在已經33歲惹)


這個區域包含日本橋、銀座、大手町與東京車站,是日本很早開發的商業區域,舊的辦公大樓不敷使用,馬上就會再蓋新的,甚至在近10年丸之內區域的大樓們紛紛直竄天際,不拆掉新蓋大樓而是選擇改建舊的建物,上篇的KITTE就是一例。但丸之內區域最早、同時也是改建最成功的當屬「三菱一号美術館」,2009年重現日本最早的辦公大樓樣貌,在美術館的咖啡廳之中還保有著過去銀行的櫃臺與天井,特殊的時代氛圍一走入就讓人著迷。


三菱一号美術館咖啡廳天井


雖然百貨公司與商辦大樓林立,但丸之內藝術與設計的氛圍自然地在這兒瀰漫或許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轉向東京車站正對面,一黑一白的兩棟丸之內大樓,同樣也是「舊建物改建」的形式。據說白色的丸之內大樓的高樓層為辦公大樓、底下是shopping mall的形式,在日本可是首開先河。黑色的新丸之內大樓(簡稱新丸大樓)於1998年改建為現在的辦公大樓結合百貨店形式。

新丸大樓也是丸之內區域之中,繼丸之內OAZA、東京大樓TOKIA之後的三菱地所集團經營的么子。百貨店從地下1樓至7樓,擁有約150家店鋪,和集團其他百貨店各司其職,主要客群的是30~40輕熟世代的「準大人」。

30~40歲在日本社會上,位處從年少輕狂到成熟的轉換階段,面對高度期待與社會標準所賦予的形象,可以說是壓力最為龐大的一個時期。新丸大樓便像是支持這世代前進的強力後援,無論在內裝設計或商店品牌的選擇,都展現這世代族群所特有的氣質。



除此之外,新丸大樓還具有「GUESTHOUSE」的角色,也就是丸之內區域來訪賓客的招待所。因此,不論是7樓的戶外用餐區可以將東京車站全景盡收眼底,3樓特別設置大空間的沙發區域佐著挑高天花板所垂掛的吊燈,又或是每個樓層依照主題屬性所擺置設計的休憩區,讓人擁有緊張忙碌中的喘息空間。




作為日本首屈一指的設計採購(buyer)山田 遊告訴我,幕後經營的集團「三菱地所」是日本著名的財團之一,這些年所主導的百貨店都以「生活風格(Lifestyle)」取代一般百貨店賺錢的金雞母「流行時尚(Fashion)」。「畢竟他們擁有很多有錢的合作夥伴嘛~(笑)」

這些年持續進行設計師商品與商店之間的交涉工作,山田 遊一點都不擔心這些所謂的「文創商品」無法支持店家的營收。日本近十年低迷的經濟之中,這些回歸到工藝達人、製作所技術的商品反倒成為中流砥柱,國內當進口商品越來越貴,促使日本消費者重新發現國產製品的物美價廉,真正品質好與設計精良的物件自然就會擁有其市場性。


KITTE與新丸大樓更擁有得天獨厚的條件,便是在於他們鄰近日本的中心「東京車站」。


山田遊說,百貨店的競爭對手當然絕對不會只有在鄰近的區域,但在丸之內區域之中的百貨店敢於運用這些大膽的策略,「東京車站」是關鍵因素,這兒不單單是進出東京的出入口,更是日本這個國家的玄關般的存在,因為來往的外國旅客、洽商工作的外國人多,讓他們得以突破以往百貨店的窠臼,做出全新型態的形象與樣貌。



「關於日本,就是個將老舊建物毀壞後,立刻原地蓋上新建物的國家。」在地產界一直有這樣的說法。但無論是KITTE、新丸大樓都是在舊有的基礎上改造或翻新,不單單是創造一個新形象,而是從歷史的脈絡之中撿拾可用的元素,重新賦予新的意義,這是位東京車站區域之中最重要的地理關連性。

在我的眼中,東京的百貨店並不止是一個銀貨兩訖的交易場所,它更是代表著許多設計師、採購與企畫欲傳遞的風格與精神。






--
本文同步刊載於30+ BLOG ∣ BY 30雜誌
30+ BLOG編輯版
Show.D @30+ BLO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