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11

關於《設計 ‧ AROUND》這本不賺錢的書


( 2014.09.21 @TOKYO 文/Show.D 圖/台灣設計師週 )

去年(2013)的5月~8月,是我踏入職場之後時間運用效率進入人生高峰的尖端。
我負責企畫、採訪與編輯台灣設計師週專書《設計 ‧ AROUND》的工作。






那是我出社會以來,承受過最大工作壓力的三個月。

聯絡超過100位設計師(還不乏建築界的幾位重要的老師們)、跨越台灣、日本、英國、瑞典……等各時區,每一篇都需要自己審稿、下標題,就連文字完成之後,仍是每天來往排版設計的辦公室一起寫圖說、確認版面。

看到書出爐的瞬間,我認真地覺得自己又晉級了。


其實書很不賣錢,說穿了在「台灣設計師週」做一本書是 完 全 虧 錢 的事,而且非常吃力不討好。我想不只在台灣,全球的閱讀習慣不斷改變,捷運上幾乎看不到讀者、只剩下滑手機的低頭族,實體書節節敗退。再者,設計師們多半是圖像式思考,用邀稿的方式只會先逼死作為主編的我,加上設計師們天馬行空與不著邊際的回答,也只能讓採訪寫手們一起迷失在答案的螺旋之中……。

最重要的一點,做書的成本非常高,書店商場的營運也日新月異,在沒有挾帶任何話題或是背景的情況下,要做出一本暢銷書所須投注的資金與人力,根本不是一個小小台灣設計師週可以承擔得起。

但是去年我們還是做了,而且還把這事兒搞得很大。






原先台灣設計師週歷年來出版的是偏向該年度記錄的「專刊」形式。但如同先前所說,專刊賣得不好已經不是虧錢了事,每年不斷增加的庫存也造成倉庫很大的壓力。於是,在出版社的建議之下,台灣設計師週進行了很長時間的討論,將其他項目的預算刪刪減減才勉強擠出五位數的預算(相信我,絕對不是五位數的最高級),而這筆錢包含了專書採訪、美術設計以及大會主題展的別冊。

現在回想起來,如果用時薪來算應該買不了一顆飯團,如果用稿費來算那可能更糟。為什麼明明知道這是一件不會被記功嘉獎的事,我們還是要這麼做呢?

「只是為了留下些什麼。」




台灣設計師週每年都會花上一年的時間策劃10天的展出,從主題展、3x3 design show到論壇、影展、市集、書店,想做的事越來越多、規模變得越來越大,但展期始終只有10天,如果沒有透過這些白紙黑字的記錄,我們的這10天就會像曇花一現般只留在少數人的記憶之中。

然後,隔年我們再重新倒帶再做一次



於是我們義無反顧地做了一本書《設計‧AROUND》,收錄了60篇來自工業設計、平面設計、建築師等設計師與設計觀察者,以多元面向分享,發現生活中創意的方法,以及所發現設計背後的觀點。

我永遠都會記得採訪阮慶岳老師,他告訴我做書是絕對正確的事,當展覽為了要能讓更多人理解,所以必須做到通俗、淺顯易懂時,書籍的存在才有辦法加深瞭解設計、甚至於熟知設計的人們對於主題的思考,所以無論如何,放手去做吧!

而我們也真的就這麼做到了。


--

目前本書仍在市面上販售中,台灣設計師連線倉庫應該還有上百本庫存,如果有興趣購買的讀者大大歡迎與台灣設計師連線聯繫!

台灣設計師週
台灣設計師連線
電話:02-2388-9366
地址:100-42台北市中正區中華路一段89-4號3樓 A32


--
後記:
補充一下,這不是廣告文,老娘沒有抽版稅的,純粹只是希望這一本集結了編輯團隊與很多很多很多設計師們的生活、思考與行動,能夠被更多更多更多的人看見。

雖然我也無法拍胸脯保證它多麼精彩、多麼具備教義意味,但每一篇每一篇都是真誠而且活生生的真實故事,保證不造假!(但我有修飾過就是惹XD)



送上一張可愛的採訪弟弟寫真給大家(弟弟,你真的可以再低胸一點沒關係,把阿姐鋒頭都搶盡了),這次找照片的時候才發現,我所有去採訪被拍到的照片都是素顏、黑框眼鏡跟小黑夾把瀏海翻起來(不然很礙事)的醜樣子XD

人森哪~反正我在台灣設計圈的形象早就整組壞了了……書還是要買喔~(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