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23

台灣設計師週如何將設計AROUND?


文/Show.D
圖/台灣設計師連線 

去年的差不多這個時候,和設計線的媒體朋友聊天,她說:「唉唷,整個九月忙瘋了,到處都是設計展,每個名字都還差不多,我都搞混了!」也是,從九月初開始的台灣設計展、臺北城市設計展,緊接著是月底的台灣設計師週,光用看的都覺得眼花。那麼,這個最後才上場的「台灣設計師週」到底有什麼不一樣的呢? 


按編:
這又是一篇一放就放了一年的文章,去年接了台灣設計師週專案後,在人本雜誌上發表的一篇文章。吹了吹上面的灰塵,還好,還沒有太落伍,拿出來為今年的台灣設計師週加油打氣吧!



設計沒有界線,設計展當然是盡情玩設計!
最大的不同點,來自策展的基礎本質:台灣設計師週是一個由民間團體自發性策劃的設計展會。如果用比喻法來形容,由官方主導策劃的設計展,比較像是乖乖上學、下課就去補習班的好孩子;台灣設計師週則像是從森林小學一下課,就會立刻上山下海的野孩子。在這10天的展覽期間,沒有用來作秀或是政績宣導的舞台,只會看見許許多多的台灣設計師和他們無限的設計創意。

今年是台灣設計師週第七年的策展(註:本文寫於2013年),從一開始單純想要提供給台灣設計師專屬的展覽舞台,一直到現在具備影展、創意市集、串聯整個城市的設計活動。對台灣設計師週而言,「有趣而且有意義」的設計活動就可以納入設計師週的規劃考量當中,目前看到各項活動,多半都是凝聚策略夥伴一起策劃與執行,把大家想做的事、想達成的目標通通都放在一起,那就是台灣設計師週了。

台灣設計師週聚焦的,從來都不是那些華麗的精品設計、或是價值不斐的名牌大作,而是那些站在商品之後,有點羞澀、有點不知所措的「設計師」。 




開幕酒會上絞盡腦汁、逼死執行人員的開幕idea


設計‧AROUND,發掘生活裡的設計 七年前的一場設計師下午茶開啟了「台灣設計師週」的概念,當時策劃執行的設計師連線成員是由設計圈的4個不同領域的夥伴所組成,分屬在設計公司大廠牌公司in house設計師媒體以及通路。當時的展場選在信義誠品,7大展區,242位跨領域設計師,從一樓延伸到六樓,每個書店角落、手扶電梯皆能看見設計就在生活裡的線索。

元老級的連線成員、現任總召集人廖軍豪笑稱,原來七年前我們就已經有「AROUND – Ideas Within Life」的主題概念了!在這七年間,台灣開始對待設計有了不一樣的眼光,也漸漸有越來越多的人重視設計帶來更高的生活品質,也因此大會主題在探討過設計的手法、趨勢與焦點之後,今年回歸到與我們息息相關的「生活」之上,讓人們打開自己身上的sensor,去發掘身邊無所不在的靈感與思維,進而進入「全民設計師」的時代。



革命尚未成功前,我們需要你來走一遭
我不會昧著良心告訴你,今年是史上最多參展廠商、最多國際大師光臨、創下最高商業成交金額這些聳動的媒體標題。台灣設計師週就還像是個不完全發育成熟的孩子,他當然還有很多的地方需要被改善、變得更好。從最一開始在四四南村的展覽到花博爭艷館,場地越來越大,大家的期待也變得越來越多。

有的時候,我們也會質疑展覽的內容到底有沒有跟上展覽規模發展的腳步?台灣這小小島國上的小小一撮設計師真的足以支持一個又一個的設計展嗎?每位買票入場的觀眾,真正都能感受到台灣設計師週想要傳遞的意義嗎?這個展會到底是一場設計師的自HIGH成果發表,還是刺激設計消費市場的特賣會?

這幾年資訊的流通快速,大家飛到國外去看展的機會也多了,比較的對象也不斷增加。台灣設計師週確實還不夠好,所以它更需要更多的人投諸心力進去,設計更好的機制與規則。就像專書《設計‧AROUND》採訪阮慶岳老師時,他說:「現在的臺北正在改變當中,年輕人蠢蠢欲動開些小店、小咖啡廳。好或不好,沒有十年或許很難評斷,但是最重要的是,這些年輕人那股主動、渴望想完成一件事的心!」

我不會說,台灣設計師週是全台灣最棒、最好看的設計展,但是它是最多設計師自我想要有所展現、想要傳遞某些訊息的一個平台,它是發揮自由度最大的展場,它是我們不斷努力推向國際,讓世界上更多的人認識到台灣設計師的目標。


請你也成為支持台灣設計師週前進的一份子,請你來走一趟告訴我們還有那些地方應該要更好!



--

原文刊登於人本教育札記

Know More:

2014台灣設計師週Taiwan Designers' Week 14
10/3(FRI)~10/12(SUN)
松山文創園區 二號、三號倉庫&北向製菸工廠一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