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15

烘培可可豆的純粹美學 Minimal



文字∣劉祥蝶Show.D 圖片∣Show.D 攝影


什麼是真正的巧克力,我想美食家應該會有上千百萬種的說明可以讓人眼花繚亂,愛好者也可能會各有所好而誰也不願退居第二。但,為什麼我們卻仍舊著迷在那一條堆積過多糖份、或是以炫目色澤的超高單價巧克力呢?
  
或許,那是因為我們都還不夠了解所謂原味本質的美好。







Minimal 板巧克力 ( photo credit: Show.D )


曾經嘗試過幾次那些美食家推崇「真正的巧克力」,但是坦白說,各種的描述只讓人覺得太深奧,有時還更加深了好想吃那些堆積過多糖份、五顏六色的高熱量「巧克力甜食」(美食家說那不是真正的巧克力!)。


或許每一種領略都是這樣,如果事先給了一個標準答案般的說明,會讓人無法真正專心在自身感受的體悟上。比方說獲獎無數的威士忌,一會是雪莉桶的香氣、一會又是甜梨的煙燻味,到底入口第一味是什麼呢?沒有喝出來是味覺壞掉了嗎?反而讓人忘記第一口沾在自己舌尖上的是什麼。


上圖的板巧克力是日本友人 YUKA 的生日禮物,來自日本自製烘焙 Bean to Bar Chocolate 品牌 Minimal。沒有太過花俏的包裝,一張像是履歷書般的巧克力標除了
味道的印象與感想與產品系列的描述,也標註巧克力食譜研發完成時間以及所使用的砂糖種類,Minimal 的巧克力標主要在可可豆上花了許多功夫著墨:可可豆的品種原產國、種植地域與農家,可可豆的品種、收時期,甚至是烘焙溫度與時間,每個可可豆磨成可可的size(!)



這不是酒標,這是Minimal板巧克力專屬巧克力標!(photo credit: Minimal )


Minimal就像做咖啡一樣,從挑選進口適合的可可豆開始,依照不同溫度烘焙、依照不同比例調配,將巧克力的濃郁層次分明,帶來了巧克力的多種表情。至於板巧克力大大小小的塊狀,也不是單純的做造型,而是適用於不同的食用方式,配咖啡、配紅酒或是獨享、分享,都搭配著不同的大小,更能適切地表達巧克力的各種口感與味道。

當時在辦公室的大家一起吃了之後,大家各自發出了可以有千百萬種解讀的「嗯~」別人怎麼想的我不太確定,但我感覺到這是一個有很多故事想說的巧克力,會讓人忍不住再多聽他講一點。






後來親自跑去位在代代木公園的本店(當時也只有這家店,目前在銀座則是開設了 chocolate stand形式)路上的街景讓我想起台北的內湖一帶,實在很難想像這麼文青的店是開在這兒。


深色的住宅大樓,轉角一樓有點低調而乾淨的、小小的巧克力專賣店。

親眼看見了烘焙師製作巧克力的場域,冷冷的天喝了一杯濃郁、帶有紅酒口感的熱巧克力,靜靜坐在那裡感覺相當療癒。店員細心詢問每位推開店門走入客人的需求,推薦著不同口感的巧克力豆與板巧克力,「其實這個苦味也很搭威士忌喔!」默默地筆記了一些純巧克力小知識。

這裡不打巧克力的幸福感、情人們的愛意,專賣的是來自南國的可可豆,經過研發的巧克力食譜運用不同火候、時間的烘培,將可可豆的特色與層次帶到新的領域。除了冬季有經典的熱可可,夏天還有機會喝到可可啤酒喔!

在 Minimal,我發現了一種行銷手法,叫作「
專業」。
這是我第一次認認真真地認識了巧克力。



//


上月在小豆島的超市發現了meji推出 Bean to Bar Chocolate "THE CHOCOLATE",從板巧克力的設計與介紹口感的方式都讓我直覺地想到 Minimal 。

雖然 Minimal 官方聲明(日文連結)指出板巧克力外觀在海外各國都會有大同小異的設計,只是因為最近太多人詢問,他們必須出來聲明 Minimal 沒有參與meji "THE CHOCOLATE" 的開發過程。

當然誰抄襲誰或許不是這樣一言以蔽之的定論,只是獨立品牌與大品牌的對抗,這樣的故事應該還是會一直下去吧。只能以公道自在人心來安慰自己了。






//

Minimal -bean to bar chocolate ∣ http://mini-mal.tokyo/
富ヶ谷本店
〒151-0063
東京都渋谷区富ヶ谷2-1-9

銀座 Bean to Bar Stand
〒104-0061
東京都中央区銀座3-8-13 光生ビル 1F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